找到相关内容63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家和国治则天下平─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

    四恩,即报佛恩、报众生恩、报国土恩、报父母恩,视一切众生皆具佛性,皆堪做佛,运用悲智不二法门,自净其心,恒顺众生,无住相布施、利乐有情、庄严国土,与现代社会尤其是中国的道德规范基本相通,在今天也仍能...

    大公报

    |一诚长老|世界佛教论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3/1146063426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佛教的苦相当于基督教的罪吗

    rsquo;的这一观念不可,佛教讲苦,是从佛陀的悲智观照而得的结论,一般凡夫并不是佛陀,当然不易体察出来,正像人见野狗吃屎,该是多么的恶心,吃屎的野狗,却是吃得津津有味而乐在其中,如果人们一定要告诉野狗知道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411511624.html
  • 怎样才是佛

    ”。佛的理智和情感,是和普通众生不一样的。众生的理智和情感,是相消而不相成的;是时高时低、此起彼伏的,是不能并起的。佛的情感和理智(悲智)却是相成而不相消的,是同时并起的;是永远保持在最高极而不退失的...

    张澄基教授讲

    |基础|佛陀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17373523867.html
  • 2007——2008年“重庆华岩内学研修唯识班”举行第一年学年度散学典礼

    2008年7月20日,“重庆华岩内学研修唯识班” 第一学年度散学典礼在重庆华岩寺招待所二楼会议厅举行。唯识班授课教师耿宏慧及20多名学员参加了散学典礼。 “重庆华岩内学研修唯识班”创办于2007年10月,在华岩寺方丈道坚法师的大力支持下,唯识班一直坚持学修一体化,进展良好。授课教师是佛学院耿宏慧老师。自唯识班开班以来,一直秉着承诸佛之悲智,入佛知见的学修实践方式,...

    重庆华岩寺

    |2007——2008年“重庆华岩内学研修唯识班”举行第一年学年度散学典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7/12204226843.html
  • 喜舍行愿门与观世音菩萨

    “世音”可指菩萨所具的“闻性”;就其果上利他,“世音”特指所闻一切众生的称念祈求之音。合而论之,“观世音”名号同时兼具了悲智、因果的双重义蕴。这正符合了菩萨道的基本原则:修自利之功德,是为着圆成利他的...

    释清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2439532.html
  • 陈罪求哀疏

      呜呼!负兹莫大七罪,复淹淹残喘。九死一生,半体酸楚,已经十有余年。三日恶疟,更缠三年之外,傥地狱前茅邪。抑过恶虽重,而一线菩提愿力,护法苦心,稍感寂光悲智,令转重报于生前。俾轻受邪,展转惭惶,未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0042123.html
  • 超越诸毒

    卑鄙的计谋。  佛陀耐心地听完帕贝伤心的忏悔后说:  证悟的人无分别,  何来利益与伤害?  证悟者超越三毒的剧火──贪、嗔、痴;  凡火何能伤?  可怜而愚昧的帕贝现在终于完全相信佛陀确实悲智圆满...

    舒雅·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5744816.html
  • 最上乘秘密三摩地礼忏文

    菩提心  诸佛菩萨妙众中  常为善友不厌舍  远离八难生无难  宿命住智相严身  远离愚迷具悲智  悉能满足波罗蜜  富乐丰饶生胜族  眷属广多恒炽盛  四无碍辩十自在  六通诸禅悉圆满  如金刚幢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2359665.html
  • 仁得法师:弘扬佛教 信受奉行

    教由人兴,事赖人为,愿大会在座贤明大善知识缁素大德,各自运用丰富的才华与悲智,一同讨论出最优越之办法,普为推广佛陀之言教遗产,...

    仁 得 ( 泰国华宗大尊长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1573321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大修行人定要闭关吗?

    至少已经开了心眼,而依旧不露声色、忍辱负重、吃苦耐劳,忍人之所不能忍,舍人之所不能舍,虽心净如明镜而不表现于外,虽言行如疑呆而悲智存于内。一旦因缘成熟,即能登高一呼,万山相应,广度众生,有教无类而不著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6/19241383571.html